杨得志到农村看老战友,发现他重病却没钱治疗,县委:怀疑是特务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1:19 点击次数:157
前言:
1961年的某一天,一份报纸在一个小村庄里被售卖;有一个农民偶然间看到报纸上关于杨得志的报道后,突然激动地流出了眼泪。
他小心翼翼地捧着报纸,将杨得志上任的区域信息背诵下来。
回到家后,这个农民第一时间就找来笔和纸,将这些年自己的经历,以及对将军和战友的思念之情,全部都诉说在这封信里,然后满怀期待地将信寄送出去。
这个农民就是李祥,而他本人在建国前,则是一名经历过多次革命战斗的英雄。
但新中国成立后,他没有享受什么荣誉和福利,反而成为偏远地区的一个农民…
他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经历,对国家和革命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和贡献?
今天,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命运多舛的老英雄吧!
寻亲路上的一波三折
信件寄出以后,终于在几个月后,李祥很幸运地收到了杨得志的回信。
李祥如获至宝地捧着这封信,他认为这封来自杨得志的信,可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,摘下他的“特务”帽子。
于是他来到有关部门,并把这封信交给相关负责人,希望能够自证清白。
但是很不幸,在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县城,没人见过杨得志的字迹,也没人能证实这是杨得志的写的。
因此对于这封信,他们反而认为这是“特务”李祥伪造的。
这封信不但没有打消大家对李祥的怀疑,反而加重了李祥的“嫌疑”,同时让大家觉得他还是一个“反革命分子”。
因为这个“罪名”,他被迫住在一个草棚里,大家都离这个所谓的“特务”远远的,都不愿意与他扯上联系。
同时因为战争年代身体留下了大量的损伤,导致身体大不如之前,也因此,他慢慢地成了一个“乞丐”。
尽管日子艰难,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,因为他不愿意带着污名离开这个世界。
一晃十年过去了,时间来到1971年,在这一年,他偶然看到一份报纸上写着杨得志正担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一职。
于是他下定决心,自己要亲自去找杨得志,证明自己的身份!
终于,七天七夜后,李祥历经千辛万苦,来到了济南军区大门前。
“同志你好,我找杨得志将军,他在里面吗?我想见他一面。”
守在门口的哨兵看到是一个“乞丐”,直接开口就要找杨得志将军,于是提起警戒问道:
“你是谁?为什么要找杨将军?杨将军现在不在,这里是军区,不许胡捣乱!”
“我是杨将军解放前的部下,我叫李祥,打仗时还是个团长!将军当时是我的上级!”李祥连忙回应到。
“那你拿出你的身份证明,不然军区重地,闲人免进!”哨兵一直坚守自己的职责,坚决不让李祥进入军区。
“我来这里找将军就是为了证明我的身份的,你让我就进去吧,见到面了将军就会证明我的!拜托同志了!”
但因为没有相关证件证明李祥所说的话,哨兵也不能违背自己的岗位纪律。
不过架不住李祥的苦苦哀求,哨兵指着传达室的方向告诉李祥:
“这样,你先去找传达室问问,让他帮你传一下话,看看可不可以。”
李祥在听到这句话后,连连道谢,然后来到传达室,问杨将军在吗?
传达室的回答依然是杨将军有任务,外出不在,李祥又问到那杨将军什么时候回来?
工作人员在听到一个“乞丐”,打听一个将军的行踪,目光突然变得警惕起来,上下打量着李祥。
李祥这才反应过来,自己现在看着跟一个乞丐一样,别人肯定怀疑。
于是连忙将自己的身份,把找杨将军的目的,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。
工作人员看他讲得有头有尾,不像是来找事捣乱的,便告诉李祥,让他等一下,说帮他打个电话问问。
“好!好!谢谢你呀同志,谢谢你了!”
但很遗憾的是,办公室告诉工作人员,杨将军最近有要务在身不在军区,估计要等几日才能回来。
于是传达室让李祥先回家过几日再来,并保证等将军回来,第一时间通知将军,之后将李祥安排在一个小旅馆等候消息。
几天后杨得志终于回到军区了,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报告,说有一个名叫李祥的人找他。
杨得志闻言很是震惊,十年前两人通了一次信后,就再也没有联系,这么多年他一直以为李祥早就不在了,没想到时隔十年,两人还能再见面。
但谨慎起见,杨得志还是先派人,让李祥写出一些只有两人知道的经历和细节,以确保这个人是真的李祥。
几天后,杨得志收到了李祥自证清白的回信,在看到信里只有两人知道的一些事,他热泪盈眶,连忙让人带他去见李祥。
在小旅馆里,时隔多年的两个人终于见面了,在见到第一眼两人就抱在一起。
“战友们都好吗?”
“都好都好,现在日子好过多了;就你一个人,这么多年找不到你啊!”
两个人在小旅馆聊了许久,交谈中,杨得志也慢慢了解到了,李祥在过去究竟经历了什么,才导致成了后来这个样子…
辉煌的革命生涯
李祥原名叫侯礼祥,在1929年加入红军时登记册上写成了李祥;他想着家里人也是叫他“礼祥”,便没多计较;慢慢的,队友、领导都叫他李祥。
然而这次登记名字时闹出的乌龙,也为他以后寻找战友和自证身份埋下了伏笔。
在李祥入伍以后,他参与过大大小小多次反围剿战斗。
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,李祥加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,成为了长征队伍里的排头兵,为长征的前进开路。
在长征进行的第二年,战役飞夺泸定桥战役爆发。
在这场战斗中,当面对险恶的地理环境和敌人的包围夹击时,李祥不畏生死,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冲在最前方。
领头队伍横渡泸定桥的成功,很大地鼓舞了后面的战友们,士气的高涨让这场战役取得完美的胜利。
在队伍走过延安甘泉县时,李祥在与队伍冲锋陷阵,对抗敌人时,不幸被一发子弹击中右腿;疼痛感让李祥在战场上瞬间倒下,无法站起身来。
这次负伤尽管得到了及时的治疗,但仍给他留下了后遗症;时不时地疼痛,让他在晚年时倍受折磨。
在长征中,李祥参与了大大小小的多场战争,强渡乌江、强渡大渡河、攻打腊子口等。
在每一场战斗中,李祥不畏生死,永远冲在最前面;很快凭借着不怕死,敢拼搏的精神,有勇有谋,最后晋升为营长,那个时候他的上级便是杨得志和杨勇。
杨勇
他们每次提到李祥,对他止不住地夸赞,在后来李祥失联的那段时间,两人还曾惋惜地说,以李祥的战功,授予中将都是没问题的。
1938年,李祥晋升为八路军副团长;
1939年,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负伤,于是被调往大后方进行修整;
1940年,组织上级安排李祥深入敌人内部,为我军收集更深层的情报。
艰难的流亡岁月
在与部队失去联系之后,李祥回到老家江陵,结婚生子隐瞒自己的身份,然而不幸的是,某天他藏在床下皮箱里的重要文件和身份信息被小偷偷走了。
李祥又气又急,但那个时候时局动乱,李祥也无可奈何,他只能去找江陵县委书记,希望他能重新提供一他的身份证明给自己。
县委书记答应以后,同时告诉他,组织让他现在加入国民党,为了更好地搜集情报。
于是李祥以新身份成了国民党一员,尽可能地挖掘情报,提供给我党。
后来,我党地下组织被敌人破坏,伤亡惨重,与李祥交头的负责人,也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下,而李祥也因此与组织失去联系。加上名字登记的错误,他根本无法自证清白。
李祥在当时为了收集情报,而隐去了红军身份,对外宣称是伪日一员。
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李祥只能选择回到家乡务农,但却被人发现他曾经是国民党一员。
就这样,一顶特务的帽子扣给了李祥,后来李祥就踏上了一条自证清白、寻找身份的艰难之路。
终于在1961年迎来了转机,报纸的报道信息让他与杨得志通上信,获得与组织的联系。
但这封信,反而让村支部加深了对他特务身份的怀疑,认为这是他自己捏造的,又一顶“反革命”帽子扣给他。
直到1971年他终于来到济南,找到了杨得志。
在听完李祥的经历后,杨得志泣不成声,拉着李祥的手说道:
“你受苦了!是我的错,我对不住你!”
“你放心,你的身份我来帮你证明!”
杨得志亲自带着李祥见了战友和上级,然后手写一份证明,并盖上印章,以此证明他的真实身份,之后亲自送李祥坐上回了老家的火车。
李祥拿着证明回到江陵老家,希望可以洗清自己的污名,但奈何江陵县工作人员仍不承认。
心灰意冷之下,李祥回到家中卧床养病,不再执着于自证身份。
两年后,杨得志亲自来到江陵看望李祥,却发现李祥不但没恢复身份,反而重病缠身,却没有钱治疗。
一怒之下让县委来见他,在得知县委怀疑李祥为特务时,杨得志怒斥道:
“他是革命战士,是国家的英雄;为了收集情报才打入国民党内部,”
“可你们却叫他特务,你们这是寒了他的心啊!”
杨得志让县委连忙给李祥道歉,马上着手恢复李祥的身份,并保证每个月的慰问金也会按时送到李祥家里。
在杨得志的亲自监督与主持下,李祥终于在1975年1月恢复了自己的红军身份;但不幸的是,由于种种原因,他的党员身份并未恢复。
对此,李祥既安慰杨得志也安慰自己:
“没事,在我心里我永远都是共产党的一份子,等以后到了地下,还去跟随毛主席,告诉他,我又来加入他了,当一个共产党员!”
不过,这也确实是李祥一生中唯一的遗憾,在临终前,他的嘴里仍在念叨着:
“主席,我要来找你了,我永远是共产党的一份子!”
晚年献身公益事业
在杨得志的帮助下,李祥自证清白,恢复了红军的身份,同时按照国家规定,他每个月都有一笔慰问金。
李祥因为在战争中受过重伤,后来也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,身体一向不好。
尽管如此,他也将自己的慰问金,都捐给了贫困家庭的儿童们,让他们去念书识字,不能因为贫困而辍学。
“我老了,看不看病无所谓了;但小孩不能不读书,好好学习,以后报效祖国!”
李祥总是这样念叨着,他希望对人民、对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哪怕再微弱。
1991年的冬天,因为病情加重,李祥躺在病床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间,那年他80岁。
李祥的前半生投入革命与战斗中,奉献着自己,后来与组织不幸失联,也一直没有忘了自己的党员身份。
在晚年恢复名誉以后,他省吃俭用,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。如此无私奉献的老一辈,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铭记与学习!
相关资讯